|
深夜两点在宠物急诊室的灯光下,一只五岁的柯基犬布丁,因其腹部明显肿胀被主人匆忙送至医院,它的舌头已然变为青紫色的,而体温则迅速攀升至41℃,医生在触诊时察觉,子宫内的脓液几乎就要穿透皮肤溢出了——这已是本月碰到的第七例晚期子宫蓄脓病例主人的声音带着显著的颤抖,道:它最近两天只是喝水稍多了些我原以为是天气炎热所致,没料到……类似的情景,几乎每日都在持续重现。
子宫蓄脓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它潜藏于每一只未绝育的母犬体内,恰似一颗,受激素缓慢且持续刺激的定时炸弹,母犬发情结束后,因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内膜逐渐变厚,这便为细菌繁殖,给予了极佳条件,尤其像金毛、哈士奇这类中大型犬,其子宫结构更易积累分泌物,统计数据表明,在4岁以上未绝育的母犬中,大约每四只,就有一只遭受这种致命疾病的威胁,而最为危险的闭合型子宫蓄脓,脓液无法排至体外,毒素在体内扩散的速度犹如毒液——从症状出现至器官衰竭,通常不会超过72小时。
不少主人首次意识到情况有异时,往往是因为察觉到,爱犬突然变得极其嗜水,简直如同一个,永不知足的水桶,例如一只体重10公斤的狗狗,每日的饮水量竟超过1升,甚至在深夜时分,还会悄悄舔舐,浴室地板上的残留水迹,这种异常强烈的口渴背后,实际上潜藏着因子宫内化脓而引发的全身性感染,这种感染正在悄无声息地侵蚀它的身体,随后便会出现令人费解的食欲变化:对原本喜爱的狗粮彻底失去兴趣,却开始疯狂啃食,墙皮、塑料袋甚至自己的粪便,这并非简单的挑食现象,而是由于电解质紊乱所触发的动物求生本能——它们正试图从任何可能的地方摄取所需的矿物质。
最致命的伪装,常常藏在看起来,没什么异常的情形里,有只8岁的腊肠犬,之前因为外阴流出淡粉色液体,被错当成进入了发情期,接着主人给它穿上生理裤护理,大概持续了一周,可直到它开始呕吐,吐出灰白色泡沫后,才送去医院,此时B超检查表明,它的子宫膨胀到正常大小的15倍,还把肾脏严重挤压从而引发了尿毒症,实际上子宫蓄脓的分泌物跟发情出血有本质区别:前者会散发一种,像腐肉一样的腥臭味道,质地更像是混着血的脓液,而且持续时间一般会超过两周,那些闭合型病例更危险,它们没有明显的分泌物,但肚子会像吹气球一样,慢慢鼓起来,摸的时候能感觉到一种类似按压热水袋时的波动感。
误诊乃最大之隐形杀手,当狗狗呈现呕吐、精神不振之时,70%之主人会最先疑及肠胃炎,然细微之差异决定生死:肠胃炎之呕吐物常夹杂未消化食物,而子宫蓄脓之呕吐物为黏稠之白色泡沫,泌尿系统感染时,狗狗排尿呈痛苦姿势,子宫蓄脓患者之排尿行为看似正常,只因饮水多而排尿频繁,更隐蔽之预警乃行为改变——疼痛使狗狗变得格外粘人,或躲于床底发出呜咽之声,此乃其用最后之力呼救。
与死神赛跑的关键在于3小时法则,当发现任何疑似症状,必须在3小时内完成血常规和B超检查,临床数据显示,闭合型子宫蓄脓患犬每延误1小时,术后存活率就降低6%,在急诊室,医生会用针管刺入狗狗腹部抽取液体快速检测——正常的腹腔液是淡黄色清亮液体,而子宫蓄脓患者的抽出物是黄绿色脓汁,带着腐臭味,确诊后静脉注射抗生素和生理盐水只是续命手段,唯一能阻止毒素蔓延的,是在24小时内进行子宫卵巢全切术。
但比手术刀更重要的,是主人的认知觉醒,北京一家动物医院的统计显示,90%的子宫蓄脓患者在确诊前从未做过生殖系统检查,其实每年一次的发情期后B超,就能在子宫内膜增厚阶段发现问题,而那些认为生过一胎更健康的主人正在踏入致命误区:生育过的母犬患病风险反而增加40%,因为每次发情都在加重激素对子宫的摧残。
此刻全球每分钟都有狗狗因子宫蓄脓走向死亡,而它们的命运早在数年前就已埋下伏笔,当你在纠结绝育手术的风险时,请记住一组对比数据:子宫蓄脓急诊手术的死亡率是17%,而预防性绝育的死亡率仅0.02%那些躺在ICU插着呼吸管的狗狗,瞳孔里倒映的不仅是病痛,还有主人曾经错过的无数次挽救机会——也许是一次体检的拖延,也许是一管分泌物样本的忽视,也许是一句再观察看看的侥幸。 |
|